老胡真的什么事都能以“我认为”来制造话题,我认为年轻人是不大喜欢这种事事都评头论足的新闻工作者的。

我认为老胡应该是一面旗帜,代表谁不清楚,但想要增加曝光度和存在感是毋庸置疑的。其他人发表对有争议话题的观点时,新闻都冠以“有关专家、学者”,而老胡就是“老胡”,旗帜鲜明,观点骑墙,“马马虎虎”。

现如今的新闻报道,大多是从人民群众中流出来的,经常是简短但让人印象深刻,甚至骇人听闻。然后就是一些自媒体、地方组织、官媒开始转发,最后酝酿成群嘲,裹挟着语言暴力。事态演变往往还带着反转,使得众多看客乱花迷眼,情绪高涨、欲罢不能。官方下场发布公告,舆情也时有反转。这让新闻工作成为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职业,因为提前战队立场,事后经常被打脸。

一些专家、学者经常翻车,但老胡发挥了“总编”该有的水准,不偏不倚,十分难得。我认为这其中的奥妙不穷,让人不得不深思。我个人作为“相貌平平”的人民群众中的一员,经常是下意识地同情弱者,反对暴力。但事情的发生是突然的,事情的经过是曲折的,事情的真相是难辨的。作为一个普通人往往懵懂无知又义愤填膺,被舆论所裹挟,没有独立思考能力。作为一个前总编,老胡明显是有一定的视角高度的。既然事实不明,那么官方和权威的公告就是事实。

在事实真相不断反转,弱者变强、强者变弱,暴力变正义的暴力,弱势戴着虚伪的面具...此时我们应该相信谁?是继续被舆论裹挟,不断的撕裂着,暴怒着,还是做壁上观,等待并相信官方给出的真相呢?

老胡倾向于后者。对官方的公告一顿翻译,解释,并深化个人主张,强调个人观点,一气呵成。当然我个人还是愿意相信官方的公告的。分析到这,其实一切都一目了然,为什么作为一个青年人对于老胡会有一种莫名的厌恶感?“和稀泥”的态度,“伟光正”的主张,无孔不入的发言,无处不在的老胡。没有调查,就没有发言权。这不仅是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讲的,对于一个新闻工作者,不更应该端正态度,有的放矢吗?失去了新闻工作者的锐利和锋芒,或许老胡真的老了吧!